睇中醫香港中醫網首頁

膝頭哥咔咔聲?上落樓梯又痛又酸?
中醫:可能是膝關節炎!

在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曾經發現自己上下樓梯時,膝蓋發出“咔咔”的聲音?或者在坐下、站起
的時候感受到一陣刺骨的疼痛?這些現象不僅讓人感到不適,更可能是膝關節炎的前兆。特
別是當你上落樓梯或乘搭巴士時,如果膝頭哥發出『咔咔聲』兼伴隨酸痛,這可能就是「膝關節
炎」的早期信號!在中醫中,這種情況被稱為『痹證』,多因肝腎虧虛、氣血不足,加上長期勞
損所致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,幫你更深入地了解膝關節炎的成因、症狀以及如何用中
醫來調理。

膝關節基本知識
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之一,它由股骨(大腿骨)、脛骨(小腿骨)和髌骨(膝蓋骨)組成。這個
關節不僅支撐著我們的體重,還幫助我們完成日常的行走、跑步、上下樓梯等動作。想像一下
,每次你彎曲膝蓋時,裡面的軟骨和滑液都在默默地工作,讓你無痛地活動。

膝關節的運作
膝關節的正常運作依賴於滑液,這種液體能夠潤滑關節並減少摩擦。隨著年齡增長或因為不
當的運動習慣,膝關節的軟骨可能會逐漸磨損,導致關節間的摩擦加劇,最終引發疼痛。

膝關節炎的成因
膝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,主要可分為幾種類型:
- 骨關節炎: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,通常與年齡、過度使用或舊傷有關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膝關節
的軟骨逐漸磨損,導致骨頭之間的摩擦,進而引發疼痛。
- 風濕性關節炎: 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關節,導致發炎和疼痛,通
常伴隨著全身的疲倦感。
- 痛風性關節炎: 當尿酸結晶在關節內沉積時,會導致劇烈的疼痛,常常在夜間發作,讓患者難
以忍受。
- 創傷性關節炎: 以前的膝關節受傷或手術可能導致關節的結構改變,最終引發炎症。

膝關節炎的症狀
膝關節炎的症狀不容忽視,主要包括:
- 關節疼痛:常在活動時加重,靜止時有所緩解。
- 咔咔聲:運動時膝關節發出異常聲音,這往往是軟骨磨損或關節液不足的信號。
- 腫脹:受影響的膝關節可能腫脹,這是因為炎症或滑液增多。
- 活動受限:膝關節的運動範圍會減少,影響日常生活,例如難以走路或上下樓梯。
中醫對膝關節炎的看法
在中醫的觀點中,膝關節炎的成因常與“風、寒、濕”等外邪侵襲以及內部的氣血不足、腎虛等
因素有關。中醫強調調理整體,治療膝關節炎時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
1. 中醫診斷
中醫診斷主要依賴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法。醫生會觀察你的舌苔、脈搏,詢問你的生活習慣和病
史,從而確定病因。

2. 治療方法
- 針灸:中醫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的經絡和穴位,促進氣血循環,能有效減輕疼痛和消腫。很多患
者在經過幾次針灸後,會感到膝關節的活動更加自如。
- 拔罐:拔罐利用負壓原理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有助於緩解疼痛。特別是在膝關節周圍的肌肉
放鬆,能有效減少疼痛感。
- 推拿:通過手法對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進行鬆弛和調整,改善血液循環,減輕不適感。許多患者
在接受推拿後,能感受到明顯的舒緩。
- 中藥: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選用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的中藥,如丹參、川芎等,幫助改善膝關
節的狀況。

3. 生活方式的調整
除了治療,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調整也至關重要:
- 適度運動:選擇低衝擊的運動,如游泳或騎自行車,這樣能夠有效減輕膝關節的負擔。同時,
避免高強度的運動,尤其是那些需要跳躍或快速轉向的運動。
- 控制體重:減輕膝關節的負擔,降低發病風險。適當的飲食和運動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體重。
- 保持正確的姿勢:在上下樓梯時,注意身體的姿勢,應該將重心放在後腳,這樣能減輕膝關節
的壓力。

為什麼選擇寶運中醫?
我們的治療方案旨在提供全面的健康改善,首先透過經絡辨證來定位真實的痛源,以便針對
性地進行治療。接著,我們結合針藥並用,幫助化解深層的沾黏問題,從而減輕病痛。為了調
節筋骨的平衡,我們還會進行手法復位,這一步驟能有效地改善身體的不適感。此外,我們重
視體質調理,通過根源性的改善來減少病症的復發。
長痛不如短痛,面對痛症問題,我們鼓勵及早醫治。
如果您需要專業的醫療建議,歡迎聯絡【寶運中醫】以獲取更多資訊和預約服務。
👨🏻‍⚕👉🏻 立即WhatsApp預約查詢:[https://wa.me/85293389239]

** 結語 **
膝關節炎是一種常見且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。了解其成因和症狀非常重要,及早採取措施能
夠有效減少疼痛並提高生活質量。中醫提供了多樣的治療方案,幫助患者緩解痛症,恢復日常
活動的能力。
如果你正受到膝關節不適的困擾,歡迎來到寶運中醫,我們將竭誠為你提供專業的中醫服務,
幫助你對抗痛症,保護健康。希望你能早日恢復健康,享受無痛的生活!
選文: 編審:星Sir
醫護研習組
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,
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,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。
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,切勿延誤治療。
若資料有所漏誤,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。
 Copyright©2025 www.chinesedoctor.com.hk
 All rights reserved